图的古汉语意思,"图"字的演变与多义性解析
图的古汉语意思,"图"字的演变与多义性解析"图"字作为汉字体系中的重要成员,其古义内涵丰富且演变历程复杂。我们这篇文章将从文字学角度系统梳理"图"字的五种核心古义及其发展脉络,包
图的古汉语意思,"图"字的演变与多义性解析
"图"字作为汉字体系中的重要成员,其古义内涵丰富且演变历程复杂。我们这篇文章将从文字学角度系统梳理"图"字的五种核心古义及其发展脉络,包括:版图疆域之本义;谋划思考之衍生;绘画图像之转注;意图志向之抽象;姓氏来源之别用。通过甲骨文、金文到小篆的字形演变,结合《说文解字》《尔雅》等经典文献,揭示这个常见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。
一、版图疆域之本义
在甲骨文(商代)时期,"图"字初形作"囗"中带"啚",象划定疆界之状。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明确记载:"图,画计难也。从囗从啚。"清代段玉裁注解说:"啚者,啬也。啬者,爱濇也。慎难之意。"这种造字思维反映了先民通过划定边界来管理土地的政治智慧。
这一本义在先秦文献中多有体现:《周礼·天官·司会》"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都之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"中的"版图"即指国家疆域;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"大穷案图"亦用此本义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地理概念上的"图"常与"籍"(人口册)对举,构成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凭证。
二、谋划思考之衍生
至西周金文时期,"图"字衍生出动词用法,表"谋划、考虑"之意。字形上部渐变为"囟"(脑门),暗示与思维活动的关联。《尚书·周书》中《太甲》"慎乃俭德,惟怀永图"已见此用法,孔颖达疏:"图,谋也。"
春秋战国时期,此义项使用频率显著增加: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"抑人亦有言曰:'牵牛以蹊人之田,而夺之牛。'牵牛以蹊者,信有罪矣;而夺之牛,罚已重矣。诸侯之盟,主在讨违,若皆夺之,是无盟也。且子罕言'无欲实难',皆得其欲,以从其事,而要其成,非我有成,其在人乎?何爱于邑?邑将焉往?"杜预注:"图,谋也。"此引申义的形成,可能源自古代军事活动中"沙盘推演"的实践需求。
三、绘画图像之转注
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,"图"在战国时期产生"绘画、图像"的新义项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记载:"宋元君将画图,众史皆至",这里的"图"明确指绘画作品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《导引图》《城邑图》等实物资料证实了这一用法。
这种转注关系的形成有其逻辑依据:《周礼·考工记》载"画缋之事,杂五色...以为繢图",说明古代制图与绘画技术同源。东汉郑玄注《周礼》时特别指出:"图,谓画物之形。"需要注意的是,此时的"图"已开始从实用性的地图向艺术性的图画拓展,为后世"图画"双音节词的出现奠定基础。
四、意图志向之抽象
秦汉之际,"图"字进一步抽象化,可表示"意图""志向"等心理概念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"沛公居山东时,贪于财货,好美姬。今入关,财物无所取,妇女无所幸,此其志不在小。吾令人望其气,皆为龙虎,成五采,此天子气也。急击勿失"中"志不在小"的"志"与"图"形成同义互文。
这种用法在汉代政论文章中尤为突出:贾谊《过秦论》"秦孝公据崤函之固,拥雍州之地,君臣固守以窥周室,有席卷天下,包举宇内,囊括四海之意,并吞八荒之心"中的"意"即属此类。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指出:"古人言'图'与'谋'同义,故'图'亦训为'志'。"
五、姓氏来源之别用
作为罕见姓氏的"图"可追溯至两种源头:《姓氏考略》记载,北魏鲜卑族纥突邻部有改汉姓为"图"者;明代云南土司亦有图姓,如《明史·土司传》所载丽江土司图罗。值得注意的是,满族"图们""图佳"等复合姓氏在汉化过程中也常简化为"图"。
这类特殊用法虽不常见,但反映了民族融合过程中文字使用的灵活性。清代学者钱大昕在《十驾斋养新录》中考证:"北俗多有以图为氏者,盖译音无定字也。"现代人口统计显示,图姓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0013%。
六、古籍用例精选
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"兄弟既翕,和乐且湛。宜尔室家,乐尔妻帑。是究是图,亶其然乎?"
郑玄笺:"图,谋也。言兄弟和则得保其室家之乐。"
《论语·述而》:"子在齐闻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,曰:'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。'"
朱熹集注:"图,度也。谓不意舜之作乐至于如此之美。"
《楚辞·天问》:"稷维元子,帝何竺之?投之于冰上,鸟何燠之?何冯弓挟矢,殊能将之?既惊帝切激,何逢长之?伯昌号衰,秉鞭作牧。何令彻彼岐社,命有殷国?迁藏就岐,何能依?殷有惑妇,何所讥?受赐兹醢,西伯上告。何亲就上帝罚,殷之命以不救?"
王逸注:"图,画也。此皆屈原所见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。"
七、文字学延伸阅读
从甲骨文到楷书,"图"字经历了显著演变:商代甲骨文作"啚"(从囗从啚),西周金文追加"者"旁(㫃),小篆定型为从囗从啚的结构。现代简化字"图"实际早见于元代俗字谱,《重订直音篇》已收录此写法。
特别需要区分的是:"圖"(正体)与"图"(简体)属古今字关系,而"啚"作为初文仍在"鄙"等字中保留构件功能。文字学家唐兰在《古文字学导论》中指出:"图字从囗,与国、圃等字同源,皆表疆界概念。"
相关文章